已经沉寂近两个月的上海终于有了全面复工复产的时间表。根据最新通知,上海6月1日起全面有序复工复市。这也意味着长三角逐步回归正常,水泥市场也将迎来复苏。
作为我国水泥市场风向标,长三角水泥行情何时回归,走势如何变化备受行业内外关注。
被打乱的预期与暂停的市场
谁也没料想到春节前后两次传统旺季都落空了。去年四季度,多重不利因素下,被寄予厚望的年底冲刺没有如约而至,施工期也在春节前一个月就草草结束,大多数从业者将希望寄托于春节后的开工潮。然而开春后就阴雨不停,天气稍有好转又遭遇了疫情的挑战,年初的市场预期几乎破灭。
3月中旬开始,上海本轮疫情迅速抬头,防控措施迅速升级,与其联系密切的周边城市也紧随其后,长三角水泥需求持续走低直至跌入冰点。根据最新统计,长三角水泥市场在4月下跌明显,上海市场完全停滞。当月上海水泥产量仅1.52万吨,同比下滑96.23%,江苏同比下滑35.06%,浙皖两省降幅同样明显。
作为重要的水泥消费市场,上海及周边市场的停滞也影响着长江沿线多个省份。武汉当地水泥企业表示,过去对外销往长三角的水泥现在加大了对汉的内销力度,导致水泥价格迟迟没有起色。这样的情况也存在于其他多个沿江省份市场。主要市场目标就是江浙沪的安徽沿江水泥企业则饱受高库位的压力,被迫延长错峰停产,水泥散装船迟迟无法靠岸。长江沿线省份的水泥行业对于上海市场重启的期待越来越大也更加急迫。
市场重启挑战接踵而至
步入五月中旬,疫情形势愈发明朗,长三角水泥市场启动在即,特别是上海6月1日起全面有序复工复市的信号明确后,行业普遍积极看待后市。“上海全面复工复市后对于水泥市场的刺激作用是可以肯定的,长三角市场活力将再次被激活。”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李坤明表示。但他也表示,行业在乐观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市场的启动还存在不利因素。
最让人担忧的是逼近的梅雨季节。恶劣天气显然非常不利于接下来的复工复产,特别是与水泥相关的建筑施工领域。“水泥行业期待需求端启动后迅速攀升,这样有利于快速清库存,助推生产环节进入正常状态,而梅雨天气则对这一预期产生影响,价格下跌的趋势还将持续。”李坤明表示出担忧。
按照往年的表现,华东水泥市场都会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步入低谷,价格随之走低。近日安徽水泥价格迅速下跌,5月25-26日起,合肥、巢湖、芜湖、铜陵等多地一些主要厂家陆续通知下调高标水泥价格60-70元/吨,低标价格40-50元/吨,部分企业对高标挂牌价大幅下调90-100元/吨。5月30日合肥、巢湖等地再次通知下调水泥价格40-60元/吨。
当地行业人士分析与安徽水泥企业为了抓住即将启动的市场机遇开始清库存有很大关系。“大多数水泥企业普遍看好7月后的水泥市场,现在大幅降价是为了赶紧将库位降低到合理水平提前锁定市场份额,尽快启动生产线,迎接后期市场的爆发。”
龙头或改变市场策略
除了借市场重启之际清库存,此轮降价也被一些行业人士解读为行业龙头海螺水泥将调整市场战略的信号。“海螺新任一把手关于市场的发言更像是告诉全行业接下来海螺将重回强市场化竞争策略的计划,包括近期安徽、广西地区水泥价格的下调都是策略调整的表现,”一行业人士推测。
海螺水泥现行的市场策略是从2016年后逐步形成,彼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水泥市场再次回到了一个上升周期,行业利润不断被做大。行业企业间的竞争也从过去的剑拔弩张向有序的竞合关系所转变,特别是错峰生产得到推广后,供需矛盾被缩小,水泥价格维持高位,有序的市场秩序逐步形成。
但随着市场步入下行期,各地水泥价格开始逐步走低,各地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过去合作与交流为主的市场基础发生变化。笔者认为,以海螺为代表在成本、管理等领先的企业,或将采取更加积极的市场策略,最大程度发挥优势,进一步巩固龙头地位。
但笔者同时也认为,海螺等企业并不会完全摒弃过去几年形成的市场策略,而是将合作与竞争有机结合,在努力做大共同利益的同时,在优势市场尽可能提高市场主动权。
市场策略调整的远不止海螺一家,以红狮、鱼峰为代表的水泥企业近年也正在通过增强跨区域运输和销售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例如鱼峰正借助母公司在物流运输方面的优势,从一个广西区内龙头成长为影响力能够辐射华东、华南多省的劲旅。
而红狮水泥则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加大中转库建设力度,将布局与海内外的产能有机结合。在广西,红狮通过收并购、新建等方式提高市场份额,并且抓住在建运河的机遇,以此布局两广市场。
笔者认为龙头企业早些时间就已经看到了市场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并且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不断调整着市场策略,而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因此悄然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