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抓三推”赋能综合执法

   日期:2024-12-13     来源:《中国公路》    浏览:196    评论:0    
核心提示:针对外部环境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大改善的实际,执法队伍通过业务培训和执法协作,在促成队伍“动起来”上的实践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因客观原因离社会期望和追责倒逼还有差距。执法“宽松软虚”重检查、轻执法”等说法盛行即为佐证为此,本篇围绕前文提出的“三个绕避”落地,站在向技术借力角度进一步构建波谷蓄力的解题体系,即:以管理理念更新带动工作转型,以人工智能实现技术换人目标,以“三抓三推”为载体,助力交通执法移形换位,

针对外部环境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大改善的实际,执法队伍通过业务培训和执法协作,在促成队伍“动起来”上的实践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因客观原因离社会期望和追责倒逼还有差距。执法“宽松软虚”重检查、轻执法”等说法盛行即为佐证为此,本篇围绕前文提出的“三个绕避”落地,站在向技术借力角度进一步构建波谷蓄力的解题体系,即:以管理理念更新带动工作转型,以人工智能实现技术换人目标,以“三抓三推”为载体,助力交通执法移形换位,

“三抓三推”的完整表述是:一抓去技术,推简易程序和信息技术辅助:二抓强支撑,推远程派单和办案智能引导;三抓聚合力,推执法融合和违法线索自动筛选。

去技术 关键在降低专业执法门槛

从技术层面讲,"不愿"有困难”"干不来”干”的背后,是综合执法改革要求的“执法通才和专业执法需要的“技术专才”之间,存在逻辑矛盾。立足现实、解决矛盾的切实路径只能是去技术化。去技术化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减轻执法岗位对专业技术的现实需求,帮助初入者克服畏惧心理,目标是有效绕避既有队伍中的专业技术缺失。在专业技术水平、法律法规知识和社会舆论引导与参建单位相比处于明显劣势时,集中智慧抓执法去技术化是执法队伍为数不多的明智选择。其理论基础是:在能力范围内抓住主要矛盾、集中精力发挥比较优势,通过杀一儆百、敲山震虎,快速树立形象、树立权威。

实现途径有两条:一是立足“一讲就懂、一看就会”,降低执法难度。针对违法行为集中领域在法律条文允许的前提下,主动代入人性化执法要求,将处罚标准控制在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内,带动非专业队伍先期“动起来”,后期通过案件数量累积,构建重点监管对象数据库,逐步过渡到一般程序执法。为此,建议针对习惯养成的常见违法行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出适用简易程序的一般违法行为清单统一标准,精简执法文书、实现快处快改,避开跨区域法规协同与裁量基准壁垒二是立足“还原事实、自主识别”,降低检查难度,针对需要专业人员参与才能有效识别的典型违法行为,开发常见违法行为自主识别系统,建立标准图库开发图像学习、识别、比对软件,通过图像模糊查询、自主识别和主动引导,为执法人员“配一位随身专家”。辅助执法人员,社会公众及建设参与者通过“随手拍”主动收集、曝光或自查违法行为,推动执法检查标准透明化,让建设在阳光下运行。

强支撑 核心是减小行政执法难度

从执行层面讲,专业办案需要的业务知识较综合执法更为系统扎实,在发展要求显著提高、既有人员能力不足以支撑的背景下,突出重点、强化支撑是较为明智的抉择。强支撑就是通过数据画像和办案辅助推进智能办案,目的是绕避执法过程中的证据收集、案件办理难题专业技术执法属非传统执法,因其技术含量高、锁证难度大成为行政执法的工作短板。对症思路是降低专业执法难度。其理论基础是,当高山无法跨越时开凿隧道或绕行可以成为替代的解题思路。

实现途径有两条:一是以精准画像回应"无事不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归集分散于不同行业、部门的资金、人员、产能、供需等沉寂数据,对照法律法规、政府规章,开发数据智能筛选系统,通过对比账户往来、工资社保、任务饱和度、购买及计量材料数量差、既有产能支撑的产出等客观数据,发现个体违法行为,以事实逻辑完成个体画像,以远程锁定回应“无事不扰”,推动实现案件线上派单。二是以智能辅助实现使用友好。在办案系统中嵌入机器自主学习功能,实现典型违法行为同案比对、涉嫌违法线索模糊查询、网上派单线索全程跟踪、重点违法行为主动抓拍等:彻底放弃下拉菜单开发模式,推行人机互动、智能辅助,实现界面友好、自动提醒,全面提升执法办案系统的使用体验,真正实现执法系统为执法办案助力。

聚合力 难点是削弱无效协作份额

从操作层面讲,执法协作是解决资源受限的有效途径,但“三重壁垒”的存在阻碍了执法协作开展。于是,破题思路就转变成聚合力。聚合力就是通过既有资源的内部挖潜寻找行政执法最大公约数,旨在绕避线索移交中的执法协作难题。在“三重壁垒”的前提下,强力推进执

法协作,很容易导致形式主义蔓延。为此,基于现实基础在各自能力范围内提升协作的精准性,是破解协作难题的对症药方。其理论基础是“药若对症一碗汤,药不对症用船装”。

实现途径有两条:一是构建平等关系,破解分散组织难题。充分尊重执法下沉带来的“百花齐放”,构建协商合作模式,在厘清工作边界同时,于边界处发力,推进与相邻区域、相邻领域、相关门类的行业执法队伍内部协作,在社会关注的热点领域、交叉环节推进联合执法,于干事创业中争取最大公约数,引导形成执法综合素养。例如,改扩建高速的通行保障与安全生产执法,散货码头装载与公路源头治超,在建跨航道桥梁通航保障方案落地与生产安全执法等。二是完善共享思路,破解执法协作难题。在行业管理过程中,执法协作相关方均掌握海量执行线索,但因筛选难度大、耗时长,成了种在合作双方内心的蛊。为此建议对照法律法规、政府规章,在办案系统中嵌入违法线索自动识别,智能筛选功能,或开发违法线索自主识别系统,通过机器运算实现由检查发现问题向机器识别违法线索的自动转化,充分发掘行业检查成果,提高执法协作的精准性。

总体而言,转型期的综合执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但离“从有到专”“由专而精”还有很大的发展提升空间。本系列文章分析了转型要求高、现实供给低,遇到难题大、既有办法少等现实状况,明确了业务综合和执法专业化是执法转型期的主要矛盾,阐述了发展要求追责压力和公众期盼与单薄家底、有限供给和工作保障间的差距,针对履职“有困难”、工作“干不来”,案子“不想干”提出解题思路和突破方法,期望在尽量减少相邻干扰、适应现有工作体制的前提下,为持续做好综合执法改革“后半篇”文章提供新的破题思路,也用实际行动提醒那些秉持“坐着都是办法,下去都是问题”论调的同志:在工作履职与“不出事”之间、出了事和执法“宽松软虚”之间,还有广阔的中间地带,当系统性问题得不到有效关注时,强行将事故与履职特别是政府履职关联,未必有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未必有利于事业的发展,未必有利于执法队伍的生存。正视综合执法改革背后迅速提高的工作要求,正视综合执法改革与专业执法现状之间的素质差距,正视综合执法队伍要素保障与现实需求之间的鸿沟,才能更好地聚焦问题关键,回归干事创业出发点,交出有利于改革、有利于作为,令公众满意的答卷。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更多>同类头条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资讯
点击排行